百年璀璨中國夢,印記華夏曙光紅。
回望中國近代以來180多年的斗爭史、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斗史和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史,一路走來,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,匯聚成黨旗下熠熠閃光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品格。其中,中國管道的變遷和發展也在這部宏章巨著中占據一席之地。
肩挑日月,背負星辰。多年來,無數管道人秉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,手牽鋼龍、架橋過海,鑄就了濃墨重彩的華美豐碑。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,管道人將銘記歷史、手擎旌旃,腳踏實地、登高望遠,沿著紅色印記前行奮進……
欲行大道,必先明史。
20世紀70年代,為了緩解東北三省、華北地區燃料緊張問題,從根本上解決大慶油田原油外運壓力,國家決定自主修建首條從大慶到撫順的長距離、大口徑管道,拉開了“八三”會戰的序幕。5年間,共建成2400多公里管道,探索出了長距離、大口徑輸油管道建設和運營的整套經驗,強有力支援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,為管道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圖為管道開挖。
當時,管道開挖的條件十分受限。在嫩江沼澤地開挖時,民兵用臉盆淘、草袋裝的方式,硬是挖出一條20多公里長的管溝,民兵們平均每人每天挖土18立方米,最多的能挖38立方米,遠遠超過初始時每人每天3立方米的指標。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努力,開挖任務全部完成,為一年內建成慶撫線搶出了時間。
如今,管道開挖早已實現機械化作業。焊接機組進場前,會提前根據地形地勢挖出合適的管溝,不僅節省了人力,效率更是翻了好幾番,工期大大縮減。
管道開挖方式變遷和技術發展,讓我們看到了管道施工方式和設備裝備的發展變化,但始終不變的是管道人勤勞的雙手、堅毅的目光、穩健的腳步和胸前那枚熠熠閃光的黨徽。
沿著紅色印記繼續前行,時間再次回到“八三”會戰。當時在管道施工中,焊接所采用的是傳統方法,即低氫型焊條上向焊技術,也稱作“傳統焊”,操作簡單,環境影響因素小,但焊接效率低,存在質量受工人技能影響大的劣勢。
圖為焊接作業。
上世紀90年代初,管道局緊跟時代步伐,踏上了自動焊裝備自主研發之路,2015年,第二代管道自動焊裝備CPP900全面交付使用,2020年6月,管道局自主研發的CPP900全自動焊機在系統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,CPP900-W2N雙焊炬外焊機具備了量產條件……如今,CPP900已相繼在中靖聯絡線、陜京四線、中俄原油二線、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國家重點工程中大展拳腳,取得了不輸于國外設備的良好口碑和傲人業績。
圖為防腐作業。
“八三”會戰時期的防腐工人,都忘不了烘得一身汗、燙得一手傷,冬戰嚴寒、夏斗酷暑,風餐露宿的奮斗場景?!胺栏珊昧?,管道就安全了,臟和累怕什么!”這是當時每一位防腐工的共識。
如今,管道局在直(彎)管防腐、管道內防腐、現場補口、海洋管道混凝土配重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;熱煨彎管3PE3PP防腐層涂敷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;液體聚氨酯機械化補口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,更有噴砂除銹機器人自如“行走”在鋼鐵巨龍上進行除銹作業,防腐新型產品在多個國內外重點工程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。
放眼世界,除了中國,恐怕沒有一個國家是靠馬車和人拉肩扛建成一條管道的,而且連防腐、除銹也是采用人工完成的。從管溝開挖,沿線出動十多萬民兵,到挖石方段和鑿山洞,調來解放軍工兵,從嫩江穿越調來了舟橋部隊,到大輸油泵、大電機、大閥門的研制等均由駐廠軍代表負責協調組織完成……這一幕幕生動的紅色歷史,成就了軍民團結協作的豐碩成果。
圖為施工狀態對比。
一枚枚甘甜的碩果中,蘊藏著寶貴的紅色核心。管道局第一任局長朱洪昌常說:“精神,任何時候都不能丟?!?/p>
初心不忘征程遠,攜手奮進赴未來。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,全黨上下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重溫黨的光輝歷程,以學為基、以史為鑒、以行為實,通過多種形式、多樣渠道、多項措施,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,并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具體行動,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心、走實、走深,駐足鮮紅的黨旗下,紅色印記深植于心。
圖為學習黨史。
不忘來時路,奮斗新征程,“八三”會戰發展了一個新行業,造就了一支管道建設主力軍。如今,管道局已經擁有了包括設計、科研、施工、檢測、防腐、維搶修等在內的全產業鏈高端技術,打造了一支專業素質過硬、“召之即來、來之即戰”的管道鐵軍。在新時代的征程中,管道鐵軍正踏著紅色印記前行,這就是精神的傳承和發揚,這就是歷史的銘記和烙印。(文章來源:管道局 記者:岳雨若 周子鈺)
微信公眾號 | 中海林
新浪微博 | @中海林石油
抖音 | zhljt